台军 “张骞” 舰训练中突发主炮炸膛 事故原因引发多重质疑
发布时间:2025-03-08 10:19:25来源:
2025 年 3 月 7 日上午,台海军成功级导弹护卫舰 “张骞” 号在澎湖海域执行对空射击训练时,其装备的 76 毫米奥托主炮突发炸膛事故。现场视频显示,炮管在射击瞬间爆燃并伴随浓烟,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。台海军证实事件后表示已启动调查,但未透露具体受损情况及后续部署安排。
老旧装备 “带病服役” 暴露致命隐患
涉事的 “张骞” 舰为台军成功级护卫舰 7 号舰,该型舰艇仿制自美国上世纪 70 年代设计的 “佩里” 级护卫舰,满载排水量 4100 吨,舰龄普遍超过 25 年。尽管台军曾对其进行改装,加装了老旧的 40 毫米副炮及自研 “雄风” 系列反舰导弹,但核心系统仍依赖美方淘汰部件。军事专家指出,奥托 76 毫米舰炮需定期更换炮管,而台军因预算限制长期延缓关键部件更新,此次事故或与金属疲劳及维护滞后直接相关。
台海军近年事故频发,仅 2023 年以来,就先后发生 F-16V 战机坠海、“基隆” 级驱逐舰雷达误判商船为 “解放军目标” 等事件。此次炸膛事故再次引发岛内舆论对台军装备可靠性的质疑,有网友讽刺称 “古董军舰硬充门面”,更有评论指出,台军现役主力舰艇中,超半数舰龄超过 30 年,难以应对现代海战需求。
技术短板与管理漏洞成事故温床
分析认为,事故背后折射出台军多重结构性矛盾:首先,装备老化问题严重,成功级护卫舰设计寿命仅 30 年,台军通过 “延寿手术” 勉强维持,但核心部件已超负荷运转;其次,改装隐患凸显,台军为提升战力叠加自研武器,可能破坏了舰体结构平衡与火力系统兼容性;此外,近年台海局势紧张导致训练强度激增,加速了装备损耗。
值得关注的是,台军装备维护体系长期存在管理混乱。据台媒披露,2024 年台军装备维修预算缺口超 80 亿新台币,舰艇完好率不足 60%,部分导弹系统甚至依赖 “拆东墙补西墙” 维持运作。此次事故中,涉事主炮的弹药库温度监控系统曾被曝存在故障,进一步暴露其维护流程的漏洞。
事故冲击 “以武拒统” 战略根基
此次事件正值大陆两会召开之际,台军事故与大陆强调的 “和平统一” 主张形成鲜明对比。国台办此前明确表态,“以武谋独” 注定死路一条,唯有认同一个中国原则,才能保障台湾同胞的根本利益。岛内舆论则对民进党当局的军事扩张政策提出批评,认为其耗费巨资采购老旧装备,却忽视基础维护,导致官兵生命安全面临威胁。
军事专家指出,台军虽计划斥资 2000 亿元新台币建造 “轻型护卫舰” 和潜艇,但自研舰艇性能未经验证,对外采购又受政治因素制约。美国对台出售的濒海战斗舰单价高达 7 亿美元,远超台军承受能力。在此背景下,台军试图通过 “不对称战力” 对抗大陆的战略,被指 “外强中干”。
目前,台海军尚未公布事故具体原因。分析人士认为,若调查结果无法服众,将进一步削弱岛内民众对台军的信任,加剧 “台独” 军事冒险的脆弱性。而解放军现代化进程的稳步推进,已使台海力量对比持续向大陆倾斜,台军装备事故频发的现状,恰为 “以武拒统” 战略敲响警钟。
(责编: admin)
免责声明:本文为转载,非本网原创内容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