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教育 >

路生梅“人民医护工作”事迹素材范文

发布时间:2024-09-28 15:24:20来源:
路生梅“人民医护工作”事迹精选篇1

从1961年向党组织递交第一份入党申请书,到1984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,路生梅等待了23年。儿子高佳还记得母亲入党那天的情景:“她激动得哭了。那时我正读初一,年龄小不理解。现在回头想想,她一定是认为入党才是对她多年来工作最大的褒奖和肯定。”

1999年12月,路生梅从佳县人民医院副院长的岗位上光荣退休,但是她认定了“作为党员,为党工作没有退休年龄;作为医生,为病人解除病痛也没有退休年龄。”于是路生梅先在家里进行义诊,随后在医院的邀请下,每周一、三、五去医院坐诊。“找路大夫看病,咱就感觉放心。”患者的众口相传,使路生梅的医术和医德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。退休后的23年间,路生梅接待义诊、咨询,累计超过10万人次。

“如果咱医院组织救援队,我要求参加,无论奔赴哪里,无论生死,我都要求参加……”2020年初,面对突如其来的____疫情,已经76岁的路生梅向党组织递交了1万元的特殊党费和“请战书”,要求驰援抗击____疫情一线。路生梅说,“我就是一只拴着线的风筝,无论走到哪儿,只要病人一拉线,我就会回到他们身边。”

从繁华的首都北京到偏远的佳县小城,从长发青丝到白发苍苍,从一名普通党员到党的____代表……路生梅用一生的时间书写着对党的忠诚与奉献,对人民的深情与热爱。她高尚的医德不仅赢得了榆林人民的信任和爱戴,也成为一面鲜红的旗帜,引领着后来人不断前行。

路生梅“人民医护工作”事迹精选篇2

在白天,她穿梭于诊室与病患之间,行走在医院走廊与乡间小道之中,坐诊、出诊、宣传普及新法科学接生;夜晚时,一盏油灯伴她深研医理,那本《新法接生手册》在她的指尖几乎翻出了岁月的痕迹。

为了守护每一个新生命的平安降临,让婴儿们尽可能地得到更专业、更有效地救治,她东奔西跑、四处筹资,在致力于将小儿科独立分离出来的同时,还争取科室护士分批进修学习,推动科室发展。

除了定期到医院义诊,很多人还来她住的窑洞看病,不论白天黑夜,休息与否,只要患者需要,她便放下饭碗、舍弃睡觉时间,认真诊治,以满腔的热情和严谨的态度,用一口标准的京腔京韵或是“醋溜”的陕北方言,耐心细致地询问病情、检查体征、开具药方。在她的诊室里,时间仿佛失去了界限,只留下那份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。

路生梅医生始终坚守着“医者仁心”的崇高信念,她有个原则:开药尽量简单,最好不要用太贵的药,尽可能先缓解病人的痛苦,只开便宜的药、管用的药、适量的药。“一定要让老百姓少花钱治好病。”年轻的同事发现,有些药的包装是100粒,路医生会开出十粒甚至几粒的药方,这样病人家里也能省出一笔开销,有时路医生甚至为患者垫付药费。

路生梅“人民医护工作”事迹精选篇3

退休前,路生梅是陕西佳县人民医院副院长、儿科主任医师。退休后,她坚持每周一、三、五上午到医院义务坐诊。不在医院坐诊的时候,很多家长会带着孩子来她住的窑洞看病,即使是深更半夜,她也不会推辞。

为方便患者就诊,佳县人民医院为路生梅开设了专门的诊室。1968年,路生梅来到这里时,这里只有两排老式窑洞,4名医生,2名护士。当地群众患病后往往得不到及时有效救治,小病拖成了大病,甚至失去生命。

刚到佳县不久后的一次出诊,让路生梅至今难忘。在一间昏暗的窑洞内,一位产妇正在生产。婴儿出生后,准备用来剪断脐带的是一把生了锈、没有消毒的剪刀。路生梅由此了解到当地新生儿破伤风事件高发的原因。

如果我们不到这来,不普及新法接生,这里的妇女和儿童还会继续受损害。这些事情做过之后,我感受到,这里基本新生儿破伤风就没有了,都是新法接生了。

路生梅“人民医护工作”事迹精选篇4

同年年底,路生梅背着行囊告别亲人,踏上从北京开往西安的列车。时值寒冬,她一路西行,乘火车、搭卡车,坐在穿羊皮袄的老乡中间瑟瑟发抖。连着几日受冻、颠簸,单薄瘦弱的她终于到达佳县县城,成为当地第一位科班出身的儿科医生。

一下车,路生梅就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:3条加起来不过1000米的街道坑坑洼洼。所谓的“佳县人民医院”,竟然是两孔墙皮脱落的破旧窑洞,周围空旷的荒野中零星散落着几座坟头。

路生梅很震惊,从没想到世上竟有这么荒凉、艰苦的地方。她跟当地人一样住窑洞,吃糠咽菜,喝着浑浊的黄河水,还动不动就一身跳蚤、虱子。

比起生活条件艰苦,更让路生梅震惊的是,当地老百姓医疗常识极度匮乏,一些愚昧、错误的生产观念和育儿习俗,导致很多孩子死亡。

一天下午,一对夫妻背着生病的孩子赶来医院找到路生梅。路生梅打开里三层外三层的被子,却发现被裹在里面的孩子已呼吸困难。尽管她竭尽全力,也没把孩子抢救回来。

路生梅“人民医护工作”事迹精选篇5

谈起1968年的那个冬天,路生梅脑中立刻响起了火车呜呜鸣笛的声响。这是24岁的路生梅第一次离开北京,对于黄土高原上医疗条件十分艰苦的小县城,路生梅只能凭借想象。火车行至西安,再转乘到铜川,往后就没有铁路线了。到佳县只能坐露天大卡车,车厢里肩贴着肩,挤满了赶路的人。土路颠簸,往车尾望去,一路都是飞扬的黄色尘土。尘土外是光秃秃的山和树,那一刻,她恍惚间有奔赴战场的感觉。

同事们对路生梅的第一印象是“小”,身形长得又瘦又小,年纪也小。路生梅对当地的第一印象,是“苦”。

医院是几排窑洞,医生不足40名。放射科只有一台x光机,只能做呼吸道和胸部透视;化验室只能做血常规和妊娠试验。试验是把妇女的尿液注入雌蛙的后腿,雌蛙在几小时后排卵,说明有喜。医院里没有试验青蛙,路生梅和化验室的大夫就跑到田间地头里抓。病人情况复杂,医生数量又少,每个人都得样样精通,内科、外科、儿科、妇产科互相学,还得学护士扎针。为了精进技术,他们用彼此的手臂练习扎针,每个人手上都有好几个窟窿眼。

 



(责编: admin)

免责声明:本文为转载,非本网原创内容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